第三百一十章 织梦时代-《这游戏也太逆天了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烈火烹油般的织梦时代,第一个bug不可避免的出现了。
    因织梦者誊错了一个数据,整场梦境里的研究几乎都陷入到了停滞,研究员之间都不得不反复查到底是哪里算错了
    本来还相当和谐的研究所,学者和学者之间,甚至还因此闹出了矛盾。
    ….
    玩家们看的面面相觑,他们好像知道织梦时代是如何崩溃的了!
    这就像是一个富二代,家底儿厚实,可以反复尝试创业。
    就算是失败了,那也没有太大的关系!
    但若是一个穷人,一旦失败,那或许就直接万劫不复。
    简单点说,灵界人类进入织梦时代后,容错率再次变小了。
    果然。
    这次bug被纠正之后,梦境中因织梦者的错误而带来大量麻烦和重复工作的研究员们,难免对织梦者颇有微词。
    但也能理解,毕竟人不可能不犯错,事情很快就彻底过去了。
    而这就像是一脚油门儿!
    因各项研究的持续向前,梦境对于织梦者才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导致一个合格的织梦者,必须要实时更进最新的研究,走在各领域的最前沿。
    而这带来的后果,则是对织梦者的要求越来越高,好多织梦者都越来越吃不消。
    反倒是因此频频出错!
    好在有生死存亡的威胁,整座城市对于新出现的问题,高度重视。
    当即开会研究!
    然后,给出了新的方案。
    第一,放假。
    也就是在新编写的梦境中,给那些研究员们以假期。
    说是考虑到他们的辛苦,本质上就是放缓研究的进度。
    同时。
    也给织梦者们更长的学习时间!
    然后,新编写的梦境,就多出了各种旅游景点。
    不仅仅是研究员,就是各行各业,都开始多了假期!
    第二,娱乐。
    有了假期,自然得织造更多的娱乐项目。
    游乐园、故事会、解谜、扮演等等娱乐项目也应时代出现。
    短时间内,还真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!
    然后。
    玩家们就看到晨曦城,整个织梦时代,不断出现各种bug,然后不断出现各种商讨解决问题的会议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在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,人类的潜力真的非常惊人。
    尤其是在力朝一处使的时候,更是做到了很多其他时代远远想不到的壮举。
    譬如。
    为了更好的编织梦境,尽可能的减少bug,一个鬼才想出了一个办法。
    模拟晨曦城现在的症状,编写制造一个微型「晨曦城1号」。
    让一些织梦者将编写好的梦境,先在梦境中试运行一番,若是没有bug,然后再推行。
    这让玩家们都看的咋舌不已!
    破有点像是——在我的世界玩我的世界的感觉!
    而这个策略,也的确是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。
    bug明显减少了许多!
    更甚者,因放假的增多,对娱乐的硬需求越来越广泛。
    这倒逼着织梦时代,娱乐梦境高速发展。
    话剧之后,一路从广播剧、音乐剧、电视剧、电影等等产品跃迁!
    而因为有了套娃式织梦的方法,好多织梦剧本都是采用「征文」「竞标」的方式实现。
    ….
    一度让织梦时代,进入人人都是织梦者的时代!
    玩家们都看的眼花缭乱!
    不得不说,当全民都对某件事感兴趣的时候,整个行业的发展,那简直就像是乘坐了火箭。
    或许,这就是平台的重要性,给了很多人以机会!
    很多人才,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    玩家们甚至在其中,看到了很多非常新奇的「故事」,非常有趣的绘画、音乐、舞蹈。
    至于建筑,很多也让玩家们非常喜欢,打算离开诡雾世界,然后就将其修建到他们的领地内。
    这是最美好的时代,尽管bug时常有!
    玩家们都看的有点懵!
    谁也没想到,事情竟会这般发展!
    尤其是思维的飞扬,各种娱乐的兴起,他们甚至有余力畅想遗失的远古时代,幻想其他的生命世界。
    更甚者,一些民间学者,甚至建造起「晨曦城2号」「晨曦城3号」「晨曦城n号」,然后藉此来实践自己的想法。
    为了解决灵子危机,一些学者甚至开始重拾灵子本质的研究。
    晨曦城的织梦时代,甚至有进入微观时代的征兆。
    学者们再次开始思索,灵子为何能够让思维飞扬,又为何是「心想事成」基础。
    这并不是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学科,大量关于灵子研究的学术成果,再次启封,被织梦者写入永恒图录,成为新时代的「标靶」。
    让玩家们都没想到,他们竟还真研究出了一些成果。
    这些学者发现,万物都蕴含着强力的飞扬力和聚合力。
    当他们趋于平衡的状态下,那就是完整稳定的物质实体。
    而当灵子足够多的情况下,物体内部的飞扬力就会变得更加活跃,致使一部分物质实体离散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