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翠蕖剑身滑过碧绿剑光,与周身的竹林极为契合,相互映衬,互有回应,极具神韵。 谢于锋倒持长剑,走到少年身后,随意“指点”了少年几处,腰部、腿部、后颈、肩头,李子衿就像是被重物接连击中一般,那几处疼痛难耐,让少年都快要握不稳剑了,其实并非谢于锋下手重,而是他想要李子衿记忆深刻,记住这一刻握剑的姿态,以后练剑才能自然而然地保持一个好的习惯,如此方能事半功倍。 世间剑修,不乏一些练剑练偏了,练歪了的,严重一点的,就是练到走火入魔,遁入魔道的也不是没有。 那些个想走捷径的,想用歪门邪道来快速提升境界的,几乎就没有真正成功的,即便可以获得一时的快速破境,可到了日后,普通剑修破境是为一境更比一境难,而那些剑修就是一境更比一境险,如同刀口舔血,前者玄之又玄,后者悬之又悬,长此以往,绝没有什么好下场。 故而谢于锋此举,其实无形之间就已经帮助李子衿“跳开”了一项练剑练歪了的可能性,只是初次“正骨”,必然会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,正的不是人身骨骼,而是天下剑修练剑之时的剑骨。 以人带剑,人剑合一,这种姿态,便被称之为剑骨。 李子衿咬牙保持着那个刺剑之姿,浑身汗水已经打湿了衣襟。 这少年,根骨极佳,资质甚好,一剑在手,如有神助。 俨然是天生的练剑胚子,日后剑道必然高远。谢于锋暗自点头,表面却不露神色,不希望少年过于骄傲,他走到李子衿身前,面容肃穆,沉声道:“正骨易,正心难,以后无论你剑术多精,剑道多高,切记不可乱了道心。” 谢于锋最后抬手出剑,出剑无言语,只是在空中留下剑气六言,希望李子衿可以从中悟到剑意。 少年保持着可被称赞为剑骨的姿态,抬头望向竹林上空的六个字。 君子持心以正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