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二十章 天命亦可违-《出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李子衿再望向那白衣少年时,眼神已经有所变化,姜襄是毫无疑问的剑道天才。

    观这种剑道天才的练剑,自己得到的收获,必然不会小。

    少年全神贯注,继续望向场中,姜襄与姜襄分身,正在相互见招拆招。

    那白衣少年,眼见自己的分身来了一手剑气击云化雨,雨又化作剑气的一幕后,不禁有些好笑。

    因为这一剑,乃是幼时观城中的戏班子,表演戏法后,被姜襄领悟出的一式。

    他给这一剑,取名“云散”。

    只不过,在姜襄的数十种自创剑招中,“云散”算不得多么厉害的剑招。

    姜襄轻声呢喃道:“因为云散之后,还有云聚啊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面对那漫天剑雨,姜襄只轻轻一跺脚,震起地上雪花无数片。

    以姜襄本体为圆心,方圆十丈范围内,所有雪花,瞬间浮空。

    白衣少年提起手中剑气长剑,向上一“指”。

    那些雪花瞬间升天,更仿佛每一朵雪花,都自行瞄准了每一滴剑雨。

    天上落下的剑雨,与地上飞起的剑雪,在半空中碰撞,之后相融。

    然而就在李子衿以为那些雨雪即将一起落下时,他瞬间站起身来,不敢相信地看着眼前那一幕。

    只见半空中的雨和雪,相融变幻,浮空旋转,再然后,地面上的姜襄,屈指一道剑气腾空,直接将透顶那些雨雪悉数送上云层。

    他把白云揉碎了,又把白云聚拢。

    云散云聚。

    白衣真神仙。

    天上出现了一朵更大的云。

    山神庙外的地面上,却有一大片泥土,少了积雪覆盖。

    李子衿神色从未如此认真过,将视线投向远处的两个白衣,不愿放过他们之间问剑的任何一个细节。

    毫不客气地说,李子衿只看这一场问剑,胜过自己练剑三年。

    场中的两个白衣,在相互拆解一招之后,不再遥遥以剑气对敌。

    倏忽之间,两道白衣几乎同时消失在原地,都去往对方那边。

    他们在中途相撞,剑气长剑与仙剑含光的一次短兵相接。

    光芒之耀眼,以至于让山神庙外观战的李子衿不得不以手掌遮住大部分剑光。

    下一瞬,少年从指缝中看见场外,剑光闪烁不停。

    姜襄手持剑气长剑,与自己手持仙剑含光的分身不断碰撞、闪烁、两剑相交。

    双剑铮鸣铿锵,剑光快过晨光,把裁光山下,提前照亮。

    “好快。”李子衿轻声呢喃。

    场中的两个白衣剑仙,相互之间的出剑乃是以递增的速度进行的。

    一开始还能让李子衿看清他们的出剑方式和角度。

    然而伴随着战斗越发激烈,到了后面,李子衿已经完全看不清姜襄是如何出剑的。

    而且就算是这场问剑最开始的部分,姜襄的许多出剑方式,也远超乎少年的想象。

    姜襄握剑的姿势,破招的手法,实在太过玄妙,像是卡在了天下所有剑修的“盲点”。

    能够看见他人看不见的死角。

    这是山神庙外那个黑衫少年,第一次觉得自己与其他剑修之间的差距,可以不在境界,只在剑术上。

    殊不知,有一个小家伙已经不知不觉地坐在山神庙大门门槛上。

    就在李子衿身后,目瞪口呆,眼睛嘴巴多张得不能更大了。

    庙祝道短,咽了口唾沫,看着山神庙外的两个白衣身影,惊讶得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道短还记得,自家王山君也是金丹境啊,而且坐镇裁光山,山君当提一境,视作元婴境。

    可王若依这位可以被看做元婴境的裁光山山君,都从没有带给过道短如此夸张的视觉体验。

    那可真的能被称作神仙打架了。

    山神庙正殿中的一缕金光闪过。

    女子山君王若依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李子衿和道短身旁。

    王若依笑道:“按理说,姜道友的这种练剑方式,已经算是秘密了,不该轻易示人的。”

    李子衿猛然转过头望向身边的女子山君,心中似有所感。

    这位裁光山山君继续说道:“山上炼气士,求长生路,等同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在那条独木桥上,不是你把我挤下去,就是我把你挤下去。尤其剑修,最为忌讳这个。在剑术极为接近的两人中,登山路窄,一人通行后,便很难让另一人通行。”

    李子衿轻声道:“就好比,忘我之境中的剑意,被一位剑修领悟之后,就不再能被另一位剑修领悟了,对吧?”

    王若依一挑眉,“正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少年与山君关系极好,在裁光山修行的这段时日,两人相谈甚欢,经常秉烛夜聊。

    所以对于自己曾进入“忘我之境”领悟剑意一事,李子衿没有藏私。

    只不过,他也没明确表示自己领悟了春风春雨两道剑意。

    而那位女子山君,也将自己的所有秘密都告诉过少年,算是表示一种相互信任。

    王若依继续说道:“虽然我不知道姜襄为何要在你眼前表现这些,但你需要明白的是,他肯定不是在向你炫耀什么,而是希望你能从他与分身的问剑中,得到收获。

    尽管这种方式,极有可能抢走原本属于他的剑道气运。一座天下也好,一州之地也罢,一座世俗王朝、藩属小国、山水形胜之地、洞天福地,这些地方,每一处的气运都是极其有限的。文运,武运,国运,剑道气运······这些气运,通常都有数,有‘你’无‘我’。”

    女子山君笑道:“姜道友和李道友都是我的朋友。不过相比之下,我与李道友相识更长,私交更好些,所以我喜欢李道友能好好看,记下今日收获,为你日后登高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她话还没说完,那一袭黑衫的少年剑客,便已经转身朝山神庙里头走去了。

    李子衿从前知道气运一事,但却没有如此了解。

    他知道炼气士求长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可他不知道此桥之上,有我无你。

    更别提,他现在继续观姜襄出剑,便等同于从姜襄手中抢走原本属于他的剑道气运了。

    扪心自问,这种半途中偷人家东西的勾当,少年干不出来。

    在少年心中,登高是必须登高的,但不能不择手段。

    不能为了登高就什么都不管了。

    好比在那鸿鹄州洪州城中,当时少年打算夜间登上城墙观景,却被两位守夜官兵阻拦。
    第(2/3)页